读史

我爱包胥哭,一哭救楚国。 事君尽其忠,垂名千世则。 我爱鲁连笑,一笑却秦军。 折冲罇俎间,流芳至今闻。 我爱伯夷仁,揖让持其身。 饿列首阳下,耻事干戈君。 后世闚窃辈,故非姬发伦。 内藏篡弑谋,外蹑武王尘。 伯夷若不去,名教胡以伸。 后人非三贤,细碎何足云。 哭叹禄位卑,笑喜膏粱珍。 山林亦寒饿,行怪非求仁。 留心寡兼济,所谋惟一身。 抚书想三贤,清风千古振。

译文:

我敬佩申包胥的痛哭,他痛哭一场拯救了楚国。他侍奉君主竭尽忠诚,留下的美名成为千秋万代的准则。 我赞赏鲁仲连的大笑,他从容一笑就击退了秦军。在酒席之间就能克敌制胜,他的美名流传至今仍为人所传颂。 我尊崇伯夷的仁义,他坚守禅让的道义来立身。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下,也耻于侍奉用武力夺取天下的君主。后世那些妄图篡位夺权的人,根本无法与周武王姬发相提并论。他们内心藏着篡位弑君的阴谋,表面上却模仿周武王的行为。如果伯夷不选择离开,那名教又如何能得到伸张呢。 如今的人比不上这三位贤人,他们所做的那些琐碎之事根本不值得一提。有的人因自己禄位卑微而哭叹,有的人因能享受美味佳肴而欢喜。还有人虽隐居山林受冻挨饿,行为怪异却并非是在追求仁义。他们心里很少想着兼济天下,所谋划的仅仅是自己的一身之利。 我抚摸着史书,遥想这三位贤人的事迹,他们的高洁风范能让千古的风气为之振奋。
关于作者
宋代释智圆

释智圆(九七六~一○二二),字无外,自号中庸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俗姓徐。年八岁,受具于龙兴寺。二十一岁,传天台三观于源清法师(吴遵路《闲居编》序)。居杭州孤山玛瑙院,与处士林逋为友(《咸淳临安志》卷七○)。真宗干兴元年卒,年四十七。谥号法慧(《武林高僧事略》)。有杂著,闲居编》五十一卷,仁宗嘉祐五年刊行于世。 智圆诗,存于《闲居编》卷三七至五一。《闲居编》无单本传世,惟见《续藏经》。今录诗十五卷,即以上海涵芬楼影印日本大正《续藏经》本为底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