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浯溪长老伯新

永州怀素精草书,毫端万象纷卷舒。 浑身是眼看不破,一笔至今藏物初。 浯溪得之不自用,却要他人书作图。 蓦然打个筋斗去,觅纸觅绢一物无。 急将床上被来拆,手忙脚乱纵横铺。 五云和尚巧言语,扫尽六幅裁须臾。 叠了又开开又叠,喜欢胜获衣内珠。 二三子笑几绝倒,左右僮仆咸惊呼。 宁比酸寒杜陵老,海图拆应家人须。 脱巾漉酒解龟当,表里空旷真丈夫。 吾行天下何啻半,常恨眼前无此徒。 那知兴发乃方外,与彼嗜好同根株。 小中现大大可睹,跳出规矩渠非愚。 他时风雪夜参半,灰炉冰冷灯影孤。 坐披破絮似鱼网,数挽不揜皴肌肤。 只应侍者隔壁私自语,我师为谁说法声呜呜。

译文:

在永州有个叫怀素的人,他精通草书。在他的笔下,毫端一挥,万千景象就如同画卷般纷纷舒展、卷曲变幻。他对书法的领悟达到了极高境界,仿佛浑身都是眼睛,能看透书法的奥秘,他那独特的一笔,至今还蕴含着万物初始的韵味。 浯溪长老伯新得到了怀素书法的精髓,可他自己却不把这本领用在常规的书写上,反而让别人用书法来创作图画。突然之间,他就像打了个筋斗似的,要创作的时候却发现既没有纸也没有绢。 他着急之下,赶紧把床上的被子拆了,手忙脚乱地把被子纵横铺在地上当作书写的材料。五云和尚很会说话,不一会儿就把这六幅“被子纸”裁剪好了。伯新长老把写好的字叠起来又展开,展开了又叠起来,那欢喜的样子,就好像得到了藏在衣服里的宝珠一样。 旁边的几个弟子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摔倒,左右的僮仆也都惊讶地呼喊起来。这情形哪能和穷困潦倒的杜甫相比呀,杜甫是因为家人的需求才去拆海图,而伯新长老则是洒脱自在。他脱了头巾漉酒,解下龟符去换酒,内心和外在都毫无拘束,真是个豪爽的大丈夫。 我行走天下大半的地方了,常常遗憾眼前没有这样洒脱不羁的人。哪知道在这方外之地能遇到兴致如此高涨的伯新长老,他和那些有着独特嗜好的人有着相同的根源。从他这小小的举动中能展现出宏大的气象,清晰可见,他跳出了常规的束缚,可不是个愚笨之人。 将来要是到了风雪交加的夜晚,炉中的灰冰冷冰冷的,灯光孤独地照着。他坐在那里披着像鱼网一样的破絮,多次拉扯也盖不住那满是皱纹的肌肤。那时候,估计只有侍者在隔壁偷偷地说:“我师父这是在为谁说法呀,声音呜呜咽咽的。”
关于作者
宋代邹浩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