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凝间气,渤海识兹人。 一代执鞭士,千秋折角巾。 高趋周室辅,平处汉廷臣。 白首齐明易,鸿钧异抚辰。 参差非所叹,契阔自如神。 不念乞灵者,翩然驾白麟。
题六一东坡像 其二
译文:
眉山之地凝聚着非凡的祥瑞之气,孕育出了杰出的人才,而渤海的贤士能慧眼识得这样的人物。
这两位(六一先生欧阳修和东坡先生苏轼)堪称一代令人敬仰、值得为之执鞭追随的贤能之士,他们的风采与声名历经千秋万代,就像那受人尊崇的戴折角巾的贤士一样被人铭记。
他们有着高远的志向,能像辅佐周朝的贤臣一样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也能在平常的官场环境中,如同汉朝的正直大臣那样坚守自己的操守。
到了年老之时,他们一同明晓《易经》的哲理,只是他们在治理天下、掌握时运方面有着不同的方式和见解。
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仕途发展参差不齐,有起有落,但这并非是令人叹息的事情。他们即便历经聚散离合,依然能展现出超凡的智慧和神韵。
他们不会去理会那些向神灵祈求好运、寻求庇护的人,而是潇洒自在,仿佛能驾驭着白色的麒麟,悠然自得地前行。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