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高邮

避难苍黄处处过,扁舟不复怯风波。 禹功淮海施偏少,汉业东南得最多。 几日兵强令敌退,今年米贱奈予何。 孙公乡里仍堪住,愁访山斋空薜萝。

译文:

我在兵荒马乱中仓促避难,四处辗转漂泊,如今驾着一叶扁舟,早已不再害怕那江上的风浪了。 大禹治水的功绩在淮海地区体现得似乎较少,而汉朝的基业在东南一带发展得最为兴盛。 真希望能有几日,凭借强大的兵力让敌人退兵,可今年米价虽贱,又能对我这个困窘之人有什么帮助呢? 孙觉先生的故乡高邮依旧是个可以居住的好地方,我满心忧愁地去寻访他的山斋,却只见空荡荡的薜荔和女萝。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