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

何事谢玄晖,临峦且怅齐。 想非逢锦绣,应祗见蒿藜。 今日三千牍,昭天十六奎。 煌煌鸣佩璐,灿灿动旌霓。 服众称擒虎,超群许拔犀。 品轻龙尾砚,时様凤头篦。 弃若文公席,危如墨子梯。 只宜驰大路,争可访幽蹊。 我亦惭强韵,君能出巨题。 笑言容委曲,良宴幸招携。 黄菊开应满,清霜压莫低。 谁人倾鲁酒,更复噉韩鸡。

译文:

这首诗整体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下面是大致的现代汉语翻译: 为何谢玄晖会对着山峦惆怅不已呢? 想来他不是遇到了美好的景致,应该只看到了荒草野蒿。 如今有人呈上三千片奏牍,其才华如同十六颗奎星照亮天空。 他们身佩美玉发出清脆声响,旌旗如彩虹般灿烂飘动。 他们让众人信服,如同韩擒虎般有威名,出类拔萃,就像能拔出水中犀牛。 他们看不上龙尾砚这样的好物,追逐着当下流行的凤头篦。 他们被人舍弃如同文公用过的席子,处境危险好似墨子所造的云梯。 他们只适合在大路上驰骋,哪能去探寻幽静的小路。 我也惭愧自己勉强押韵来和诗,而您能提出宏大的诗题。 我们可以在谈笑中慢慢交流,有幸能被邀请参加这美好的宴会。 此时黄菊应该已经盛开满园,寒霜再重也压不低它们的身姿。 不知谁能倾饮鲁地美酒,再美美地吃上一顿韩地的鸡肉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