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资道

佳山陪四绝,名士出三齐。 芬馥生兰茞,荒芜去菉藜。 光华深北斗,气象到西奎。 静思如含露,挥毫若吐霓。 美求鲜鲤鲙,珍访辟尘犀。 出众青钱士,翻经白玉篦。 高张射雕手,稳步上天梯。 吾友由斯道,狂生不识蹊。 淮南书有作,商隐赋无题。 慷慨簪频击,吟哦手屡携。 寒厅帘帟浅,深夜笑言低。 慎莫嘲雕虎,从来学木鸡。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友人的优秀以及与友人相处的情景,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秀丽的山峦陪伴着这四种绝妙之景,杰出的名士出自古代的三齐之地。 他们如兰茞般散发着芬芳,去除了如菉藜般的荒芜之气。 他们的光彩如同深邃的北斗星,气质风度直逼西方的奎宿。 静心思虑时如同含着露珠般清新,挥笔书写时仿佛吐出霓虹般绚烂。 追求美味的新鲜鲤鱼片,探寻珍贵的辟尘犀。 他们是如同青钱般出众的才士,翻阅经书如同用白玉篦梳理般细致。 是能高张弓箭的射雕能手,能稳步攀登上天的阶梯。 我的朋友沿着这样的道路前行,我这狂放之人却不识其中的路径。 在淮南我有诗作问世,就像李商隐写赋多有无题之作。 慷慨激昂时频频击簪,吟诗诵读时常常携手相伴。 寒冷的厅堂里帘幕淡薄,深夜中我们笑语声低。 千万不要嘲笑那些有真本领的人,要像那训练有素的木鸡一样沉稳。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