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与性之王君谈遽来告别因作

许州秀才周若蒙,星官占罢泪无从。 欧阳公死不过夏,天上文星已告凶。 常秩王回暨姚辟,排斥先儒不少容。 回第曰向窃笑之,问学文章众所同。 识此二事王氏孙,酸枣先生称祖翁。 先生易老净肇乐,晚奏象系明光中。 清净之化浃百年,寡欲爱民自祖宗。 潜仁蓄德流必远,譬如乔岳生寒松。 天之生材弗浪与,不世其美安得雄。 君之积学万石簴,笔力仍关千石钟。 遑遑欲谈谁听此,秋江好渡多柔风。

译文:

许州有个秀才叫周若蒙,他在观测星象之后,泪流不止。因为欧阳公在夏天之前就去世了,天上的文星已经预示了这一凶兆。 常秩、王回还有姚辟,他们排斥前代儒者,毫不宽容。王回的弟弟王向对此暗自嘲笑,因为学问和文章本就是大家共同追求的。 了解这两件事的是王氏的子孙,他们尊奉酸枣先生为祖翁。酸枣先生年老时沉醉于清净的佛理之乐,晚年还在明光殿上奏解说《周易》的《象》《系辞》。 国家推行清净无为的教化已经有百年之久,从祖宗开始就倡导寡欲爱民。暗中积蓄的仁德必然会有深远的影响,就如同高大的山岳上生长出耐寒的松树。 上天不会随意地造就人才,如果不能成就非凡的美名,又怎能成为英雄豪杰呢?你积累的学识如同万斤重的钟架一样深厚,笔力也如同千石重的大钟般雄浑有力。 你匆匆忙忙想要与人畅谈这些学问见解,可又有谁会倾听呢?倒不如趁着秋江上风和日丽,赶紧渡河去吧。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