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纪二十韵

双庙之前扁舟舣,太原失守胡尘起。 铁马渡河京城闭,堤上奔亡如磨螘。 不是清河早腹兵,千舻万舳去何已。 百家相逢不相识,同声叹言有如此。 阉贯枭颅一日间,地下未应有馁鬼。 董卓灯脐照傕泛,禄山肠流盛安使。 京不及刑家自全,黼弗显诛恩尚委。 杨炎终报元载雠,微之实同宗闵耻。 政刑既弃胡虏盛,中国不尊招讪毁。 尊名重器假狗彘,公卿何人是知理。 嗟予老病岂乐生,实抱忠谋难须死。 亦尝奏对明光殿,寒饥徒步荆棘里。 面风背日若有待,前有戎车后妻子。 戎车不断顿都城,元戎一言左右以。 遥有人家投宿无,骨肉夜饭无钝齿。 不嗟五日不颒面,但怜一夜灯花喜。 庶几明发脱盗手,复见皇威振遐迩。 庙堂再见谢太傅,奕棋未罢风尘弭。 前夜客投佛寺晚,全家冻泣木鱼底。 我今朝夕幸已多,闻见纷纷聊实纪。

译文:

在双庙前面,我把小船停靠好。这时传来太原失守的消息,胡人的战尘弥漫而起。 精锐的骑兵渡过黄河,京城紧闭城门,堤岸上逃亡的人如同被惊扰的蚂蚁一样乱纷纷。如果不是清河郡早早地暗中储备兵力,那成千的船只不断离去,百姓的逃亡又哪里会有尽头呢。 一路上,成百的人相遇却互不相识,大家都同声感叹世事竟到了这般地步。 大宦官童贯(阉贯)很快就被斩首,想来地下的冤魂或许能稍感慰藉了。当年董卓被点了灯脐,他的部将李傕、郭汜也不得善终;安禄山肠流满地,他派去的使者也没有好下场。 蔡京(京)还没等到朝廷正式行刑,家族就自行保全了一部分;王黼(黼)没有被公开诛杀,皇恩似乎还对他有所眷顾。 杨炎最终报了元载的仇,元稹(微之)其实也和李宗闵一样有着令人羞耻的经历。 朝廷抛弃了正常的政令和刑罚,使得胡虏势力日益强盛,中原不被尊重,还招来别人的讥讽和诋毁。 尊贵的名号和重要的器物竟然给予了那些如同猪狗般的人,朝中的公卿大臣,有谁是真正懂得事理的呢。 唉,我年老多病,哪里是贪恋生存,只是心中实在怀着忠诚的谋略,难以就这样白白死去。 我也曾在明光殿向皇帝奏对国事,之后却在饥寒中徒步走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 迎着风、背着太阳,我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前面是敌军的战车,后面跟着妻子儿女。 敌军的战车连绵不断,停在都城外,主帅一句话,手下的人便纷纷响应。 远远看到有人家,却不知道能否前去投宿,一家人夜里吃饭时连口好牙都没力气用了。 我不哀叹五天都没洗脸,只可惜一夜的灯花带来的欢喜终究是一场空。 只希望天亮后能摆脱盗贼的控制,再次见到皇家的威严震慑远近。 期待朝廷能出现像谢太傅那样的人物,就像当年谢安下棋未罢,战争的风尘就已经平息。 前一晚,我们很晚才到一座佛寺投宿,全家人冻得哭泣,挤在木鱼旁边。 我如今能早晚存活下来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把一路上纷纷扰扰的见闻如实记录下来。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