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尾春头难作客,借书数帙共徘徊。 洛阳东风远寻我,水波参折冯陵来。 可怜难问洛阳事,念我邑墓有余哀。 汉儿辫髪益胡军,望望都门何日开。 勤王之师未肯发,怒飚激起无摧颓。 黄河高浪大岯山,金贼欲遁不得回。 吴樯楚柁日千里,大府有粟宁待催。 朝廷号令必偃物,我得归到孝王台。
旅次大风
译文:
在这腊月将尽、新春伊始的时候,实在不适合在外漂泊作客,我借了几卷书,在住所附近来回踱步,以此排遣愁绪。
那来自洛阳的东风,仿佛跨越遥远的距离专程来寻我,水波层层叠叠,带着一股汹涌之势扑面而来。
可叹啊,我想打听洛阳的情况却无处可问,一想到故乡的祖坟,心中就满是哀伤。
如今汉人中竟有人梳着辫子加入了胡人的军队,我望着京城的大门,满心期盼,不知道它何时才能开启。
那些应诏救援朝廷的军队迟迟不肯出发,这怒吼的狂风却激昂奋起,毫无退缩之意。
黄河掀起的高浪如同巍峨的大山一般,那些金国的贼寇想要逃走却无法脱身。
江面上吴地、楚地的船只每天能行驶千里,官府的粮仓里有粮食,根本无需催促。
朝廷的号令一出,必定能平定乱象,到那时,我就能回到孝王台,结束这漂泊的生活了。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