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归寄阳翟李九吕十四兄

着身到雍隙,故人在阳翟。 白发何冉冉,清梦徒历历。 有美李将军,诗是万人敌。 家封异姓王,身老二千石。 吕侯几世来,蝉冕必踵迹。 如何此孙贤,早饥而晏食。 门前颍水流,屋上嵩山色。 天以延二老,世人何用识。 祇应尔日来,为我长叹息。 我尝从之游,何难此投帻。 篱下菊黄时,鴈背俯可即。 岳寺讲时钟,婆娑且连屐。

译文:

我来到雍地后,时光在忙碌中悄然流逝,而我的老朋友们却远在阳翟。 岁月匆匆,我的头发不知不觉间已变得花白稀疏,那些与老友相聚的美好时光只能在清晰的梦境中重现。 有一位贤德的李兄,他才情出众,诗作精妙,足以匹敌万人。他家族曾有封异姓王的荣耀,可如今他自己却年老位卑,只做到俸禄二千石的官职。 吕家世代簪缨,高官显贵辈出,一顶顶蝉冠接连不断。可这位吕家贤孙,却生活艰难,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他们居住的地方,门前颍水悠悠流淌,屋上能望见嵩山的秀丽山色。上天让他们在此地安享时光,又何必让世间人都知晓他们呢。 或许等我归乡那日,老友见我这般漂泊,定会为我深深叹息。 我曾与他们一同游玩,要是能就此归隐该有多容易,只需脱下这官帽。 等到篱下菊花盛开金黄一片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大雁从头顶飞过。在山间寺庙传来讲经钟声的日子里,我要穿着木屐,悠闲自在地漫步其中。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