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藤州六观堂

曾子三省予未能,夫君六观何自入。 天台敖我三观妙,君又三之弥有得。 露下聚散俱已空,电出有无仍不实。 一世假梦暂踟蹰,万缘托幻聊戏剧。 澄渊泡起不离中,端形影见无差忒。 兹惟一心之所发,邈乎此心近不识。 更须止之艮为山,随其观处离非日。 与君相遇紫陌边,不谓我言无不急。 君方度岭驾朱辂,我言之外何所识。

译文:

曾子每日多次自我反省,我却做不到,您是如何领悟这六观之法的呢? 天台山的智者大师曾教导我三观之妙理,而您在此基础上又拓展出六观,收获更多真谛。 露水降下,世间万物的聚合离散到头来都成空幻;闪电划过,事物的存在与消亡也并非真实。 整个人生就像是一场短暂的假梦,让人在其中徘徊不定;世间的种种缘分不过是依托虚幻,如同一场戏罢了。 澄澈的深渊中泛起水泡,但水泡始终离不开渊水;端正身形,影子自然显现,不会有丝毫差错。 这一切其实都是源自我们的一颗心啊,可这颗心看似近在咫尺,却又难以真正认识。 更需要像《易经》中“艮为山”那样止住妄念,依据观察之处来明辨是非,而不是盲目判断。 我与您在京城的道路边相遇,希望您不要觉得我的话不重要。 您正准备乘车翻山越岭赴任,除了我所说的这些,我也没什么其他能告诉您的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