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尝为历学,上元要极远。 上元有远迩,疏密出早晚。 顾惟尔大父,皇极探其本。 唐尧上百代,日月来滚滚。 因之知百索,孰可妄憎噂。 子前视我诗,与子论诗壶。 子诗既焕烂,我言得安稳。 为子极源流,无难如瓴建。 风雅辟大田,骚些助锄垦。 曹刘鲍谢辈,风雨得藨蓘。 闲居既识陶,咏怀宜知阮。 不有鲍与谢,白也胡婉娩。 苟无阮与陶,苏州曷息偃。 上下曹刘来,少陵自益损。 岂易少陵学,浪走徒多踠。 况复尔来人,不灶而市饭。 大儿夸苏豪,小儿争黄謇。 讵知韩柳先,学大忘赫烜。 余事五七言,朝鸾参暮𬸘。 又如万仞姿,松岩绝兰畹。 念彼形似徒,涩舌吞枯菌。 何人分诗文,两队有鲂鳟。 子早知此病,我语出复返。 何以谢子勤,王道不可缓。 凛凛易春秋,南面俨龙衮。 礼书朝万邦,宝辂粲朱幰。 颜曾侍珪璋,荀孟陈干盾。 老漫怜骥枥,壮当勇虎圏。 明朝役高兴,蜀道横碧𪩘。 我实爱子才,语长情缱绻。
谢邵三十五郎博诗卷
译文:
我曾经钻研历法之学,要推算上元就必须追溯到极为久远的年代。
上元的时间有远有近,历法的疏密就由此产生早晚的差异。
想想你的祖父,深入探究《皇极经世》的根本道理。
即便追溯到唐尧之前的上百代,日月依旧如滚滚洪流般不断运转。
由此能知晓诸多事理,谁又能胡乱地去憎恶和非议呢。
你之前拿诗给我看,我便和你一起探讨诗的奥秘。
你的诗光彩绚丽,我的评价也能稳当公正。
我可以为你详细梳理诗歌的源流,这并不困难,就像高屋建瓴一样。
《诗经》里的“风”“雅”开辟了诗歌的广阔天地,《离骚》等楚辞作品如同助力开垦的工具。
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这些诗人,如同在风雨中精心耕耘田地的农夫。
既然了解了陶渊明的闲适之作,就应该知晓阮籍的《咏怀》诗。
要是没有鲍照和谢灵运,李白的诗又怎会如此婉转优美。
倘若没有阮籍和陶渊明,韦应物的诗又怎能有那种宁静淡泊的意境。
从曹植、刘桢以来,杜甫也在继承中有所损益。
学习杜甫的诗谈何容易,那些盲目追随的人不过是白白地多走弯路。
何况如今的一些人,不自己开灶做饭却去集市买饭吃(指不深入学习创作,只知模仿)。
大儿子夸赞苏轼的豪放,小儿子争抢着学黄庭坚的奇崛。
哪里知道韩愈、柳宗元这些前辈,学问宏大却不追求显赫声名。
他们在五七言诗创作方面,如同早上的鸾鸟和傍晚的𬸘鸟各有风采。
又好像那万仞高山的姿态,松树生长在悬崖,兰花盛开在香谷。
想想那些只追求形似的人,舌头干涩得像吞了枯菌一样难受。
有人把诗文分成不同流派,就像把鲂鱼和鳟鱼区分开来。
你早就知道这种弊病,我这话也是反复思考才说出口。
用什么来感谢你的勤奋好学呢,践行王道之事刻不容缓。
《易经》和《春秋》蕴含着凛然正气,帝王端坐在皇位上,身着龙袍庄严肃穆。
礼仪之书让万邦来朝,华丽的宝车装饰着朱红色的车幔。
颜回、曾参如同美玉般侍奉在旁,荀子、孟子像盾牌一样捍卫着真理。
我年老了只能怜惜那伏在马槽的骏马,你们正当壮年就应当勇闯虎圈般去拼搏。
明天或许会有令人兴奋的事情,就像踏上那横亘着碧绿山峰的蜀道。
我实在是爱惜你的才华,话语冗长饱含着深深的情意。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