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邵大兄知果州

先生之子征聘日,自当黉舍称先生。 即今白头青眼绝,空持短策长安城。 汉宫雨露一朝到,剑阁山川五马行。 既成诗书邹鲁俗,难忘家世伊洛情。 穰橙邓橘饶渠胜,魏紫姚黄如我盟。 约束南充谢家女,飞空倦矣复齐氓。 鴈远难群声不断,□□□□□□□。 顾我宁无意远游,羸病不得俱徂征。 长亭无酒酌君别,独将此恨西南倾。

译文:

在先生的儿子被朝廷征聘为官的时候,他自然在学府之中就被尊称为先生。 如今他头发都已花白,那些能赏识他的人也都没有了,只能手持着短杖在长安城中孤独度日。 一朝之间,朝廷的恩泽降临到他身上,他即将乘坐五马之车前往剑阁那边的山川,去果州赴任。 到了果州,他要传播诗书文化,让当地形成像邹鲁之地那样尊崇文化的风俗,但也难以忘怀自己家族源自伊洛地区的深厚情感。 果州有穰地的橙子、邓地的橘子,这些特产或许很出众,但我心中,洛阳的魏紫、姚黄牡丹就如同和我有盟约一般难以割舍。 希望他能好好教导南充谢家的女子,让她们在经历奔波疲惫之后,能回归质朴平和的生活。 大雁飞得又远又难以合群,但叫声却连绵不断。(此处原诗有缺字,无法准确翻译) 想想我难道就没有远游的想法吗?只是我体弱多病,没办法和他一同前往。 长亭送别之时,我没有酒为他饯行,只能将这份离别的遗憾朝着西南方向倾吐。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