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门遇王三兄师文

生民本羁旅,何以娱今朝。 风雨崤渑道,离别秋冬交。 忽复有好怀,故人道旁招。 如狂语错乱,疑梦情飘飘。 君须何尽白,我志则全消。 忧患君恐可,图书兴尚豪。 玷珪宜委土,良骥乃系匏。 但愿不再辱,敢慕无久劳。 马蹄分异县,朔吹结同袍。 三年以为期,嵩少理居巢。

译文:

人生在世本就像漂泊的旅人,拿什么来愉悦这当下的时光呢? 在风雨交加的崤山和渑池的道路上,又恰逢秋冬交替的时节与友人分别。 忽然间心情变得畅快起来,原来是旧日好友在道旁招呼我。 我兴奋得如痴如狂,言语都杂乱无章,恍惚间怀疑这是梦境,情思飘飘然。 你胡须怎么全都变白了,而我的志向却已完全消磨殆尽。 你或许经历了许多忧患,但对图书的兴致依旧高涨豪迈。 有瑕疵的玉珪应该弃置在土里,而良马却被像绑着葫芦一样限制住。 只希望以后不再遭受屈辱,哪敢奢望长久不辛劳。 马蹄声响起,我们就要分别前往不同的县邑,北风呼啸仿佛凝结了我们同袍的情谊。 我们约定以三年为期限,到时候一起去嵩山、少室山整理居住的巢穴。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