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酷暑异常摅闷而作

寒暑平分,东南之徼,何多暍哉。 远望炎洲,近观火井,相与朝烬而夕灰。 名曰冰纨霜练,服之一缕如十袭,而信衣冠之不能。 敢疑夏祖之居会稽,短髪文身自蔽以草莱。 浪婆儿,身世世,共道常年不如是。 谁复怜北客,此日真憔悴。 深山乳虎想腾倚,清风不来空啸死。 安得人如葛稚川,脱身直下坐井底。 奈何沧海浊沸,日不敢浴,金波自烂玉兔熟。 四方上下浊氛满,何许层冰映雕玉。 苦熟何不可,浊氛端恼我。

译文:

在这冷热交替的时节里,本应寒暑平分,可在这东南边陲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多因暑热而中暑的人啊! 远远望去那炎热的南方陆地,近看如同火井般炽热的大地,世间万物仿佛早晚都要被这酷热烧成灰烬。 那号称质地轻薄凉爽的冰纨和霜练,穿上一缕就好像裹了十层衣服一样,真让人相信穿着正式的衣帽在这酷热下根本难以忍受。 真让人怀疑夏朝的祖先居住在会稽时,是不是因为酷热,只能剪短头发、在身上刺上花纹,用野草来遮蔽身体。 那渔家的老妇啊,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都说往年可不像今年这样酷热。又有谁会怜悯我这个北方来的客居之人呢,如今真是憔悴不堪。 深山里的母老虎想必也因酷热而焦躁不安,只能在那里腾跃徘徊,可清凉的风却迟迟不来,它只能徒然地吼叫着,最终力竭而亡。 怎样才能遇到像葛洪那样的人呢,能够直接脱身进入凉爽的井底去躲避这酷热。 无奈这沧海就像滚烫的开水一样翻腾,太阳都不敢靠近海水来降温,月光似乎都被烤得滚烫,月中的玉兔仿佛都要被煮熟了。 上上下下、四面八方都弥漫着浑浊的热气,哪里还能找到像层层冰块那样清澈晶莹、能让人感到凉爽的地方呢。 酷热难耐也就罢了,这浑浊的热气才真的让我烦恼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说之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