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东望西津山,山平水阔生寒烟。 海门日出江雾破,沿江山色寒苍然。 五州京岘穹隆隠辚尚不见,况乃鹿跑马迹点滴之微泉。 中泠之南古浮玉,钟鼓下震蛟龙川。 楼台明灭彩翠合,海市仙山当目前。 兴来赤脚踏鳌背,挥弄白日摩青天。 原松芊芊雪欲尽,野气鬰鬰春逾妍。 三更潮生月西落,寒金万斛流琼田。 江山佳处心自省,画图忽见犹当年。 有如远作美人别,耿耿独记长眉娟。 双瓶买鱼晚渡立,孤篷听雨春滩眠。 翰林东坡知此乐,至今舟上渔子谈苏仙。 玉堂椽蜡照清夜,苇间幽梦来延缘。 山川信羡归未得,送行看尽且作公子思归篇。
烟江叠障图
译文:
站在瓜州向东眺望西津山,山峦平缓,江水辽阔,寒烟袅袅而生。
海门之处太阳升起,江上的雾气逐渐消散,沿着江岸的山峦呈现出一片清冷苍郁的颜色。
五州、京岘那些高大起伏的山峦都隐隐约约难以看清,更何况像鹿跑泉、马迹泉那样细微点滴的泉水呢。
中泠泉的南面是古老的浮玉山,山下钟鼓之声震荡着蛟龙栖息的深渊。
山上的楼台时隐时现,彩色与翠绿相互交融,仿佛海市蜃楼、仙山就在眼前一般。
兴致来了,我真想赤着脚踩在巨鳌的背上,挥弄着白日,触摸那青天。
原野上的松树郁郁葱葱,积雪快要消融,野外的气息浓郁,春天的景色越发妍丽。
三更时分潮水涌起,月亮西沉,那清冷的月光如万斛黄金,流淌在如美玉般的江面上。
看到这江山如此美好的地方,我内心暗自思忖,忽然见到这幅画,就好像回到了当年的情景。
这就如同与美人长久分别,心中始终难忘她那修长秀美的眉毛。
傍晚,我提着两个瓶子去买鱼,站在渡口等待渡船;春日里,我独自在篷船中听着雨声,在河滩上入眠。
翰林学士苏东坡懂得这种乐趣,直到如今江上的渔翁们还在谈论着苏仙的故事。
在玉堂之中,蜡烛照亮了清冷的夜晚,我在芦苇间的幽梦中徘徊流连。
我确实羡慕这山川美景,可却未能归隐于此,送行时看尽了这一切,姑且写下这篇《公子思归篇》来寄托我的情思。
关于作者
宋代 • 蔡肇
蔡肇(~一一一九),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渊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哲宗元祐中,为太学正,出通判常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寺丞。元符元年(一○九八),提举永兴军路常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五)。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以事出提举两浙刑狱。大观四年(一一一○)张商英入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进起居郎,拜中书舍人。未几,以草制不称,出知明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二四)。会赦,复职。宣和元年卒。有《丹阳集》三十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据梧小集》一卷。《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京口耆旧传》卷四有传。蔡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及邓忠臣《同文馆唱和诗》所录诗编为第一卷,方志、类书、诗话等所录诗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