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西南五里间,如渡巩洛趋秦川。 土囊行尽跨山脊,云涛万顷江掀天。 江南六月黄埃起,岭上行人多暍死。 车声踯躅正烦冤,石缝甘寒冽清泚。 兹山蟠伏信有灵,穷幽访远恨未能。 山农告异指南麓,夜有虹气如长绳。 朝携长镵剃草棘,应手铿然逢巨石。 深藏疑有仙鬼护,完好不受沙土蚀。 十夫募工挽使前,举身汹汹争相传。 置园辉泽被草木,隅坐咫尺生云烟。 自笑年来有师癖,摩挲剔濯穷朝夕。 嵌形空洞出包藏,玉质青温相灵璧。 沙痕洗尽圭角光,卷崖透壑通中旁。 缕分浅黛泫微雨,翠剥苍藓晞朝旸。 我昔扁舟临古汴,千金价市搜寻徧。 兰皋西鏁靳家园,方丈瀛洲眼中见。 君不闻米家砚山入禁中,蕞尔卷石谁为容。 乃知此亦有显晦,万事默默由天公。
得奇石于岘山
译文:
在州城西南五里的地方,那地势仿佛是从巩洛前往秦川的路途。沿着土穴般的小道走到尽头,便跨上了山脊,此时只见江上云涛翻涌,仿佛万顷波涛在天际掀起。
江南六月,黄色的尘埃漫天扬起,岭上的行人很多都被酷热折磨致死。马车声徘徊不前,让人烦闷又哀怨,就在这时,石缝中流出甘甜而清寒的泉水。
这座山蜿蜒盘踞,想必是有灵性的,只可惜我没能尽情探寻它的幽深之处。山中的农夫告诉我一个奇异的现象,指向南山麓说,夜里会有像长绳一样的虹气出现。
清晨,我带着长镢去铲除荆棘杂草,一动手就听到铿然一声碰到了巨石。这石头深藏在此,好像有仙鬼守护着,完好无损,没有受到沙土的侵蚀。
我招募了十个工人把它拉到前面来,大家围过来,激动地互相传看。把它放置在园中,光辉润泽着周围的草木,我坐在它旁边咫尺之遥的地方,仿佛生出了云烟般的意境。
我暗自好笑自己这些年有痴迷石头的癖好,整天抚摸、清洗这块石头。它的形状奇崛,有很多空洞,仿佛藏着无尽奥秘,质地温润如玉,和灵璧石相媲美。
把它表面的沙痕洗净后,棱角闪耀着光芒,石头内部仿佛有卷崖透壑的通道。它的纹理像浅黛色的丝线,好似带着微微的雨意,翠绿的苔藓在朝阳下渐渐干燥剥落。
我曾经坐着小船在古汴河上,花千金去搜寻各种石头。兰皋西边靳家园里的石头,仿佛让我看到了方丈、瀛洲这样的仙山。
你没听说过米芾的砚山被收入皇宫吗?这么小的一块石头,谁能决定它的命运呢。由此可知,这石头也有显达和隐晦的时候,世间万事都默默由上天主宰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蔡肇
蔡肇(~一一一九),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渊子。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进士,历明州司户参军、江陵推官。哲宗元祐中,为太学正,出通判常州。绍圣中,召为卫尉寺丞。元符元年(一○九八),提举永兴军路常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五)。徽宗即位,入为户部、吏部员外郎,兼编修国史。以事出提举两浙刑狱。大观四年(一一一○)张商英入相,召为礼部员外郎,进起居郎,拜中书舍人。未几,以草制不称,出知明州。政和元年(一一一一)落职提举杭州洞霄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之二四)。会赦,复职。宣和元年卒。有《丹阳集》三十卷,已佚。仅《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据梧小集》一卷。《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京口耆旧传》卷四有传。蔡肇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两宋名贤小集》及邓忠臣《同文馆唱和诗》所录诗编为第一卷,方志、类书、诗话等所录诗编为第二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