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歌

君门如天深九重,君王如帝坐法宫。 人生难处是安稳,何为来此骊山中。 复道连云接金阙,楼观隠隠横翠红。 林深谷暗迷八骏,朝东暮西劳六龙。 六龙西幸峨眉栈,悲风便入华清院。 霓裳萧散羽衣空,麋鹿来游墟市变。 我上朝元春半老,满地落花人不扫。 羯鼓楼高挂夕阳,长生殿古生青草。 可怜吴楚两醯鸡,筑台未就已堪悲。 长杨五柞汉幸免,江都楼成隋自迷。 由来流连多丧德,宴安鸩毒因奢惑。 三风十愆古所戒,不必骊山可亡国。

译文:

君王居住的宫门好似九天之上的天宫一样深邃,有重重宫门阻隔;君王如同天帝一般,端坐在庄严的法宫中。 人生最难得的就是安稳度日,可为何君王却来到这骊山之中呢? 骊山上的楼阁之间,凌空的复道如同云朵相连,一直通向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众多的楼台殿阁,隐隐约约地横卧在青山绿水、红花绿树之间。 山林幽深,山谷昏暗,连周穆王的八骏都可能迷失方向;君王的车驾朝东暮西地奔波,让为其驾车的六龙都疲惫不堪。 后来,君王向西逃往峨眉山的栈道,悲凉的风就吹进了华清宫。曾经那美妙的《霓裳羽衣曲》已经消散,跳舞的舞衣也都成了空物,曾经繁华的地方如今一片荒芜,麋鹿都来这里游荡,集市也变成了废墟。 我在初春时节来到这里,此时春色已渐消逝,满地都是落花,却无人打扫。那高高的羯鼓楼孤独地立在夕阳之下,古老的长生殿周围长满了青草。 可怜那吴王夫差和楚灵王,就像瓮中的醯鸡一样见识短浅,他们还没把楼台修筑好,就已经遭遇了可悲的下场。汉朝的长杨宫、五柞宫虽然也有奢华之处,但汉朝还算幸免于难;而隋朝在江都把楼建成后,隋炀帝却因沉迷其中而走向了灭亡。 自古以来,君主一旦流连于享乐就容易丧失德行,贪图安逸就像饮下了毒酒,这都是因为奢侈和迷惑导致的。古代就已经把巫风、淫风、乱风这三风以及十种过错当作警戒,可见,不只是在骊山这里沉迷享乐才会导致亡国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