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斋诗

古昔诗客长风骚,云间野鹤鸣九皋。 六丁极天十万遭,摄提执策穷牛毛。 玄珠罔象谁能及,或长壮丽称雄豪。 九原杀气横天高,朔风吹雪沾霜刀。 衔枚束甲夜渡洮,军中壮士秉白旄。 忿怒不可拔一毫,白狐几腋成一袍。 东溟一钓连六鼇,二长不同各有劳。 吟咏至审公讥褒,咏斋之乐真陶陶。 君毋独乐愈自高,亦当以手援儿曹。

译文:

在古代,诗人们都很擅长诗歌创作,他们就像云间的野鹤,在深远的沼泽中发出清鸣,超凡脱俗。 为了创作好诗,诗人们仿佛经历了上天的各种考验,如同六丁神将在极高的天空中反复试炼十万次,又好似用岁星来做衡量,对诗歌的细节进行极其细致的推敲,不放过像牛毛一样细微的地方。 像道家所追求的那种玄远的境界和难以捉摸的精妙,有谁能够真正达到呢?有些诗人擅长创作壮丽的诗篇,尽显雄豪之气。 他们的诗作里描绘出战场上的景象,那来自九原的肃杀之气直冲天际,北风呼啸,吹着雪花,就像霜雪沾染在刀上一样寒冷。 战士们口中衔着枚,束紧铠甲,趁着夜色渡过洮水,军中的壮士们手持白色的旗帜。 他们愤怒时,哪怕一根毫毛都带着决绝的气势,用好几只白狐的腋下皮毛才能制成一件袍子。 还有诗人的才华如同在东海一次垂钓就能钓起六只巨鳌那样惊人。诗的风格就像两个人的长处不同,但都各自有着独特的功劳。 你对诗歌吟咏得极为审慎,会对诗进行讥评和褒扬。在咏斋中享受诗歌带来的乐趣,真是让人感到无比愉悦。 你可不要独自享受这份快乐而自视甚高啊,也应当伸出援手,来教导我们这些晚辈。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