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岭

万仞嵩峰接天远,妖武登封艰步辇。 初登峻岭已回心,何事艰难能黾勉。 亦似徽之泛剡溪,想见王阳临蜀坂。 老子山林兴不浅,兴尽中涂犹欲返。 古人戒在末路难,九十常为百里半。 世上风波更可憎,心不可回聊自劝。

译文:

那高耸入云的嵩山山峰,有万丈之高,仿佛与遥远的天际相连。当年武则天前往嵩山封禅,乘坐步辇前行,路途艰难无比。 刚刚登上这险峻的山岭,有的人就已经心生退缩之意,既然如此,又何必在艰难的道路上还勉力前行呢? 这种情形就好像王子猷(徽之)乘船前往剡溪访友,兴致一来便即刻出发,可到半路又兴尽而返;也如同王阳面对蜀地的陡峭山坡,因山路艰险而心生畏惧。 我这老头子对山林的兴致可不浅呢,可即便如此,走到一半,兴致没了也还是想要返回。 古人常告诫我们,事情到了最后阶段往往最为艰难,就像行百里路,九十里时其实只算走了一半。 这世间的风波险恶就更让人厌恶了,既然内心不该退缩,那就只能自我勉励继续向前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