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道

忆昔驱车度函谷,解鞍访古骊山麓。 华清虽有亡国恨,绣岭犹存旧时木。 无情草木竞争春,不问兴亡自红绿。 汉家上林更萧瑟,宫殿荒基走麋鹿。 可怜乔木亦已无,五柞长杨今朴樕。

译文:

回想往昔,我驾车经过函谷关,在骊山脚卸下马鞍,去探寻古迹。那华清宫虽承载着导致国家灭亡的遗恨,但绣岭上还留存着从前的树木。那些无情的花草树木竞相在春天展现生机,不管国家是兴盛还是衰亡,它们自顾自地绿了又红。 汉朝的上林苑就更加萧瑟凄凉了,宫殿只剩下荒废的地基,麋鹿在那里四处奔走。让人惋惜的是,那些高大的树木也已经没有了,曾经的五柞宫、长杨宫如今只有矮小丛生的树木。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