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台 其四

乘流忽遇坎,触焉遘兹游。 纡余上云垒,禅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泽,草树飒已秋。 岂无竹林友,腰印不我俦。 异时东山约,兴尽辄复收。 飞盖想清夜,华月湛西流。 何当共巾履,一笑破群忧。

译文:

我顺着水流前行,忽然就遇到了阻碍,因为这机缘巧合开启了这次游览。 我沿着曲折的道路登上高耸如云端的营垒,突然就发现一条小径通向幽静的禅房。 西边的湖泽上波光粼粼,水光荡漾,周围的草木已经在秋风中发出飒飒声响,秋天已然来临。 难道这里就没有像竹林七贤那样的好友吗?只是那些身佩官印的人啊,和我不是同一类人。 回想过去曾有像谢安在东山那样的约定,兴致来了就尽情游玩,兴尽了便收起游兴。 我想象着在那清朗的夜晚,车辆飞驰,皎洁的月亮静静洒下光辉,向西缓缓流转。 什么时候我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头戴巾帽、脚穿鞋子漫步,相视一笑,驱散这世间所有的忧愁啊。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