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之以文鸣,师友得侯喜。 声名力与俱,虽尊未勇耳。 黄池距青山,孰辨都与鄙。 庵成谁振之,句出闹如市。 千仞宁我高,充实信吾美。 坐令庵内人,前车云可轨。 礼乐有先后,后进则君子。 执方而昧圆,俱野那复史。 伐柯固执柯,畴克求诸迩。 蒸之既匪薪,采焉又非芑。 近交韩与侯,步骤亦常耻。 一医消息尽,布毛自何起。 要须六月息,不息不为已。 敢问二诗人,如何得意旨。
中隠庵和赵孺韵
译文:
韩愈凭借文章闻名于世,他能得到侯喜这样的师友。他们的声名和才力相互匹配,不过即使韩愈地位尊崇,在某些方面也还有所顾忌不够果决。
黄池和青山,谁又能真正分辨出哪里是繁华之都、哪里是荒僻之地呢。中隐庵建成后,有谁能让它声名远扬呢?如今诗句不断涌现,热闹得就像集市一样。
千仞高峰,我自然认为自己有足够的高度,内心充实,我也相信自己是美好的。这能让庵中的人明白,前人走过的路是可以遵循效法的。
礼乐的传承有先后顺序,后来者若能遵循,那便是君子。只固执于方正之法而不懂得圆通变化,那就和粗野之人没什么两样,更谈不上有史学素养了。
砍制斧柄却拿着斧柄作为标准,这样又怎能从近处找到合适的办法呢。想蒸煮却没有合适的柴薪,去采摘又不是合适的野菜。
和韩愈、侯喜这样的人交往,若只是亦步亦趋,那也是让人感到羞耻的。就像医生诊断病情,一旦把脉象气息都判断清楚,病发的根源也就明晰了。
一定要像大鹏一样凭借六月的大风才能高飞,若不凭借这股力量就无法前行。
我斗胆问一问二位诗人,你们是如何领会到其中意旨的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