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超化寺

常笑博望侯,老死穷河源。 河源几万里,天派垂昆仑。 支流播九逆,砥柱疏三门。 行穿九地折,怒溢千里奔。 乐彼洧水源,近且具茨根。 寒泉发清池,藻鉴挠不浑。 引为琉璃陂,碧波媚苹蘩。 逶迤入王城,顺下德可温。 全此上善性,利用岂无恩。 下有万艘济,旁列千夫屯。 持此安且静,用鉴暴与昏。 顷年时闻龙,渊室今应存。 秉简俗何陋,济舆惠亦烦。 谁知千载后,佛宫枕溪𣸣。 乔木上参天,绿竹盈短垣。 曾此埒金谷,神龙依祇园。 物理自古今,兴废复何言。 聊思郑国侨,殊胜汉张骞。

译文:

我常常嘲笑博望侯张骞,一直到死都在探寻那遥远的黄河源头。黄河源头远在几万里之外,就像是天上之水从昆仑山垂落而下。它的支流纵横交错,经过砥柱山分流于三门。黄河水穿行于地下曲折蜿蜒,汹涌澎湃地奔腾千里。 我却喜爱那洧水的源头,它离得近,就在具茨山的山脚。那清冷的泉水从清澈的池塘中涌出,就像一面明镜,即使被搅动也不会浑浊。人们把它引来形成了如琉璃般的水陂,碧绿的水波轻抚着苹和蘩等水草。这水流蜿蜒流入王城,温顺地流淌,它的品德温和。它保全着水这种至善的特性,对人们的便利和益处怎么能说没有恩情呢?下游有上万艘船只靠它通航,岸边排列着成千的士卒屯守。凭借着这份安宁和沉静,它可以映照出残暴与昏庸。 前些年时常听闻这里有龙出现,那藏龙的深渊如今应该还在。过去那些拿着简策祭祀的习俗是多么粗陋,用车子载着祭品去祭祀的做法也实在繁琐。 谁能想到千年之后,这里建起了佛宫,它就坐落在溪水之畔。高大的树木直插云霄,绿色的竹子长满了矮墙。这里曾经能和金谷园相媲美,神龙也依傍着这佛寺。世间万物的道理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兴盛与衰败又有什么可说的呢?我此时不由得想起了郑国的子产,觉得他远比汉朝的张骞更令人钦佩。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