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庙

烈士可庙食,幺麽可悲夫。 誓心报荆郢,忍耻适江吴。 功成期牖下,旋闻赐属镂。 楚邦乃怨耦,宿愤向已摅。 涛江厌波神,魂魄游故都。 存亡两陈迹,无用愧包胥。

译文:

有气节壮志的人能够立庙享受后人的祭祀,而那些渺小卑鄙的人真是可悲啊。 伍子胥立下誓言要向楚国报仇雪恨,他忍受着耻辱逃到了吴国。 他本期望在成功之后能安享晚年,可很快就听闻吴王夫差赐给他属镂剑让他自尽。 楚国原本是他的仇敌,他心中长久的愤恨到那时已经得以宣泄。 他死后化为江涛之神,让江上的波涛汹涌,他的魂魄大概还游荡在故国的都城吧。 伍子胥生前的功业和死后的传说都已成为过往的陈迹,他实在不用对申包胥感到惭愧。 注释:伍子胥和申包胥本是好友,伍子胥逃亡时曾说要灭楚,申包胥则表示要存楚。后来伍子胥引吴兵破楚,申包胥到秦国求救,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最终秦国出兵救楚。此诗表达了对伍子胥一生遭遇的感慨。
关于作者
宋代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