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洛游三乡书所见

重云蔽南山,远见山雨白。 我行山之北,便与云雨隔。 西风来如奔,零乱云物拆。 驱除信果决,霶霈绝余滴。 收雷如归师,蹄辙度南碛。 群峰涌地出,掀荡无留碧。 暮投三乡寺,落日在东壁。 钟鸣高阁晚,野迥见归翼。 还家晚川静,秋月未生魄。 聊资览物态,应用慰行役。

译文:

厚重的云层遮蔽了南山,远远地能看见山间雨幕一片洁白。我在山的北面行走,恰好与那云雨分隔开来。 西风如奔跑般袭来,将天空中的云气和景物吹得七零八落。它驱赶云雾的动作果断干脆,大雨戛然而止,再也没有剩余的雨滴落下。 雷声收起,就好像军队班师回朝,它的痕迹如同马蹄车辙,朝着南面的沙石地远去。 群峰仿佛从地面上涌起一般显露出来,山间再没有残留的乌云。 傍晚时分我来到三乡寺投宿,落日的余晖映照在东面的墙壁上。高阁中传来晚钟的声响,四野空旷辽远,能看见归巢的飞鸟。 回到住处时,夜晚的河川平静安宁,秋月还未盈满。 暂且凭借观赏这世间万物的姿态,来慰藉我这旅途的辛劳吧。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