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时避就物之难,千里萧萧振羽翰。 水国稻收朝食乏,海天霜重夜飞寒。 烟云秋去南山暖,风日春归朔野宽。 九万腾凌那可测,弋人矰缴漫多端。

译文:

知晓时节变化并能适时做出进退的选择,这对于世间万物而言都是难事,而大雁却能做到,它们在萧萧风声中振翅高飞,飞行千里。 在水乡,稻谷已经收割完了,大雁早晨难以找到食物;在海上和天空,寒霜浓重,它们在夜间飞行时倍感寒冷。 秋天到来,大雁随着烟云往南山飞去,那里气候温暖;春天到了,风和日丽,它们又飞回北方的原野,那里天地宽广。 大雁能够翱翔九万里高空,其飞行的高远难以揣测,那些想用箭和系有丝绳的短箭来射大雁的人,即便手段再多也是枉然。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