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蛟龙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废兴增叹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读中兴颂碑
译文:
杨贵妃的香消玉殒之后,那无人打扫的血迹仿佛还残留着曾经的奢华与悲剧。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他的战马都吃厌了长安周边的青草,肆意践踏这片曾经繁华的土地。
潼关一战,惨烈无比,战死士兵的尸骨堆积得比山还高。唐玄宗被迫逃往蜀中,在万里之外的蜀地逐渐老去,曾经的帝王威严早已不复存在。
这时,如神兵天降一般,带着金戈铁马的郭子仪从西边赶来。郭公那凛然的气质,尽显英雄本色。他指挥作战,旗帜所指,如狂风呼啸,能扭转战局;军队偃息时,又像及时雨,让百姓得以安宁。他率领军队收复了京城,清扫了宗庙,让皇家的祖庙不再蒙尘。
郭子仪如此巨大的功劳和崇高的声名,该由谁来记录呢?可惜啊,自《诗经》《离骚》以来,那种能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风雅传统已经中断。好在有元结,他胸中有着如星斗般璀璨的文采,写下了记述郭子仪功绩的文章;颜真卿,他笔下的书法犹如蛟龙飞舞,气势磅礴。
上天派遣这两个人,将郭子仪的事迹和精神流传下来。他们把文章和书法刻在高达十丈的苍崖之上,就像一座永恒的丰碑。
不知是谁把这《中兴颂碑》的拓本拿到了我的房间,让我一看到它,原本昏花的眼眸都为之一亮。
回顾百年间的兴衰变迁,让人感慨万千。当年那些力挽狂澜、创造中兴的人物,如今都在哪里呢?
你看呐,那荒凉的浯水边上,《中兴颂碑》仿佛被人遗忘、弃置不顾。时不时有游人来这里拓碑售卖,曾经辉煌一时的历史遗迹,如今竟落得这般冷清的下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