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苏净居寺

平生爱山如好德,未尝一饭忘泉石。 大苏山下松栢林,路尽重门照金碧。 思公得道神所相,指示岩幽驻瓶锡。 天台妙教源欲启,来此一酌曹溪滴。 两公道场守龙象,兵火暂晦终辉赫。 撞钟伐鼓食千指,皆二大士之余力。 萦纡石磴造山顶,上有玉人方燕寂。 北轩三伏飞冰雪,一日掠尽淮山色。 东游尘土我实倦,道过化城聊暂息。 青鞋布袜旧家风,此身终效名山役。

译文:

我这一生喜爱山峦就如同崇尚美德一样,哪怕吃一顿饭的工夫都不曾忘记那清泉与山石。 大苏山下有一片松柏树林,沿着路走到尽头,重重的寺门在阳光照耀下金碧辉煌。 我猜想苏公(苏轼)能领悟佛法是有神明在相助,神明指引他来到这幽静的山岩,让他在这里挂单修行。 天台宗精妙的教义源流即将开启,他来到此地汲取曹溪禅法的智慧。 苏轼和苏辙两位大德高僧在此设立道场,有护法神守护,虽然遭遇兵火一度暗淡,但终究会重新辉煌显赫。 寺庙里钟声、鼓声响起,供养着众多僧人,这都是二位大士遗留下来的福报之力。 沿着曲折的石梯登上山顶,上面有修行之人正安静地禅修。 北面的轩廊在三伏天里好似有冰雪飞降,在这里一天就能看尽淮河两岸的山色美景。 我在东边四处奔波,被尘世的尘土烦扰得实在疲倦了,路过这座佛国化城就暂且休息一下。 穿着青鞋布袜,保持着淳朴的家风,我这一生终究要投身于名山大川,为修行而奉献。
关于作者
宋代张耒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