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范正甫

羁穷莫厌如牢圈,从古功名出屠贩。 男儿不负悬弧心,马革裹尸犹足愿。 君不见淮阴寄食饥贫叟,胯下英风亦何有。 逢时吐气雷电奔,金印累累大如斗。 玉门昼夜羽檄惊,睥睨欲堑天都城。 叩关虎士鬰余怒,科头奋戟如雕鹰。 君从壮年蕴奇策,未宜缩首藏柴荆。 昔人投笔真豪英,慨然万里终成名。 南山白额虽欲老,百兽遭之犹裂脑。

译文:

### 译文 处于困厄羁旅的境地时,不要厌烦这如同牢笼一般的生活,自古以来,许多功名显赫之人都出身于屠夫、商贩这样的低微阶层。 男子汉不要辜负出生时“悬弧”所寓意的壮志豪情,就算战死沙场,用马革裹尸而还,也是值得令人向往的。 你难道没看到吗?当年淮阴侯韩信贫困时只能寄人篱下、靠别人施舍食物为生,甚至还遭受过胯下之辱,那时哪有什么英雄气概。 但当他遇到合适的时机,便能叱咤风云,如同雷电奔腾,获得的金印一串又一串,大得像斗一样。 如今玉门关内外,紧急的军事文书日夜传递,军情十分危急,敌人觊觎着想要攻破我们的都城,把天都城变成深沟。 边关的勇士们满怀愤怒,不戴头盔,手持长戟奋勇作战,就像凶猛的雕鹰一样。 你正值壮年,胸中蕴藏着奇妙的计策,不应该缩起脑袋,躲在柴门之内虚度光阴。 从前班超投笔从戎,那真是英雄豪杰的作为,他慷慨地奔赴万里之外的边疆,最终成就了功名。 就算南山的白额猛虎老了,但百兽遇到它,还是会被它撕裂脑袋。 ### 解析 这首诗是杨时写给范正甫的,旨在鼓励他在困境中不要消沉,要胸怀壮志,抓住时机,像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的人一样,勇敢地投身于时代,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诗中用了韩信、班超等典故,激励范正甫不要畏惧困难,要积极进取。
关于作者
宋代杨时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