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赵贯道后乐亭

丛祠有狐鸣,群雏满东州。 彬彬齐鲁郊,不复论轲丘。 鼓刀贩缯翁,衮衮封公侯。 风流日凋弊,世久俗益偷。 昔时戴经人,辍耕仍佩牛。 椎埋昼行盗,闾里更相雠。 赵子尉平阳,始止惟民忧。 百花烂成围,幽禽哢春柔。 问子胡不乐,我心殊未休。 威明揉彊梗,骄鹰化为鸠。 买犊解吴钩,束身自锄耰。 田庐户无枢,长物弃不收。 结亭自乐只,开编玩前修。 谁云酸寒吏,忧乐非身谋。 乃知君子怀,与世异沉浮。 嗟予一漫叟,放浪犹虚舟。 舞雩有清风,遗迹今在不。 君乎去此矣,欲往将谁俦。 寄言春服成,尚觊一来游。

译文:

### 整体翻译 在那土地庙旁常有狐狸嗥叫,东州一带群小恶徒横行。曾经文风昌盛如齐鲁之郊的地方,如今再也没有人谈论孟子和孔子了。那些原本操刀卖肉、贩卖丝绸的人,却纷纷封了公侯。往昔的良好风气日益衰败,时间越久社会风气越发苟且轻薄。 从前那些精通经书的人,也停止耕种去佩刀弄武。还有那些白昼行凶抢劫的盗匪,邻里之间也相互仇杀。 赵子到平阳做县尉,一开始就只为百姓的忧愁而忧愁。此时百花烂漫簇拥,幽禽啼鸣,春日柔和。有人问赵子为何不快乐,他说自己的心忧还未结束。 他以威严和明智驯服了那些强横之徒,让凶狠的“老鹰”变成了温顺的“鸠鸟”。让人们卖掉刀剑去买耕牛,约束自身拿起农具去耕种。百姓的房屋门户都不用设门枢,多余的财物也无人贪取。 他修建了亭子来自我娱乐,打开书籍与古代的贤士交流。谁说他只是个贫寒的小官吏,他的忧乐并非为了自身的得失。 由此可知君子的胸怀,和世俗之人截然不同。 可叹我只是个散漫的老头,如无拘无束的空船般放浪自在。曾有像“舞雩”那样有清风的胜地,如今遗迹还在吗? 你就要离开这里了,我若想去那里,又能和谁结伴呢? 我在这里传话,等春天换上春装的时候,还希望能来此地一游。 ### 注释及详细解释 1. **“丛祠有狐鸣,群雏满东州”** - 丛祠:土地庙。狐鸣:狐狸嗥叫,这里可能暗示社会不安定,有不祥之兆。群雏:指众多的小恶徒。东州:泛指某个地方。 - 此句描绘了东州一带社会环境恶劣,恶徒横行的景象。 2. **“彬彬齐鲁郊,不复论轲丘”** - 彬彬:形容文雅的样子。齐鲁郊:齐鲁之地是古代文化昌盛的地方,代表文明礼仪。轲丘:指孟子(名轲)和孔子(生于曲阜尼丘山)。 - 意思是曾经像齐鲁那样文明的地方,如今文化衰败,没人再谈论圣贤之道了。 3. **“鼓刀贩缯翁,衮衮封公侯”** - 鼓刀:操刀,指屠夫。贩缯:贩卖丝绸,指商人。衮衮:众多的样子。 - 说的是一些原本地位低下的人,却轻易地封了公侯,暗示社会秩序混乱,贤愚不分。 4. **“风流日凋弊,世久俗益偷”** - 风流:指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凋弊:衰败。偷:苟且、轻薄。 - 表明社会风气越来越差,时间越久,这种不良风气越严重。 5. **“昔时戴经人,辍耕仍佩牛”** - 戴经人:指精通经书的人。辍耕:停止耕种。佩牛:指佩带刀剑,从事武力之事。 - 说明原本读书的人也不再安心耕种和学习,转而崇尚武力。 6. **“椎埋昼行盗,闾里更相雠”** - 椎埋:指杀人埋尸,这里指强盗。昼行盗:白天就进行抢劫。闾里:邻里。雠:仇杀。 - 描绘了社会上盗贼横行,邻里之间也相互仇杀的混乱局面。 7. **“赵子尉平阳,始止惟民忧”** - 赵子:指赵贯道。尉平阳:到平阳做县尉。 - 意思是赵贯道到平阳任职后,开始只把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 8. **“百花烂成围,幽禽哢春柔。问子胡不乐,我心殊未休”** - 烂成围:形容百花盛开,簇拥在一起。幽禽:深谷中的鸟。哢:鸟鸣声。春柔:春日的柔和。 - 描绘了春日百花盛开、鸟儿啼鸣的美好景象,但赵贯道却并不快乐,因为他心中的忧虑还未消除。 9. **“威明揉彊梗,骄鹰化为鸠”** - 威明:威严和明智。揉:驯服。彊梗:强横、顽固的人。骄鹰:比喻凶狠的人。鸠:比喻温顺的人。 - 说赵贯道凭借威严和明智驯服了那些强横之徒,让他们变得温顺。 10. **“买犊解吴钩,束身自锄耰”** - 买犊:卖掉刀剑买耕牛。解吴钩:放下武器。束身:约束自己。锄耰:农具,这里指从事耕种。 - 表示赵贯道让百姓放下武器,从事农业生产,约束自身。 11. **“田庐户无枢,长物弃不收”** - 田庐:房屋。枢:门枢。长物:多余的财物。 - 形容社会安定,百姓生活太平,房屋门户都不用设门枢,多余的财物也无人贪取。 12. **“结亭自乐只,开编玩前修”** - 结亭:修建亭子。自乐只:自我娱乐。开编:打开书籍。玩:玩味、研究。前修:古代的贤士。 - 说赵贯道修建亭子来自我娱乐,打开书籍与古代贤士交流。 13. **“谁云酸寒吏,忧乐非身谋”** - 酸寒吏:指贫寒的小官吏。身谋:为自身打算。 - 意思是谁说赵贯道只是个贫寒的小官吏,他的忧乐并非为了自己的得失。 14. **“乃知君子怀,与世异沉浮”** - 君子怀:君子的胸怀。异沉浮:和世俗不同。 - 表明君子的胸怀和世俗之人截然不同,不会随波逐流。 15. **“嗟予一漫叟,放浪犹虚舟”** - 漫叟:散漫的老头。虚舟:空船,比喻无拘无束。 - 作者感叹自己是个散漫的老头,如空船般放浪自在。 16. **“舞雩有清风,遗迹今在不”** - 舞雩:古代祭天求雨的地方,这里可能象征着一种美好的文化遗迹。 - 作者询问像“舞雩”那样有清风的胜地,如今遗迹是否还在。 17. **“君乎去此矣,欲往将谁俦”** - 君:指赵贯道。去此:离开这里。俦:同伴。 - 说赵贯道要离开这里了,自己若想去,都没有同伴了。 18. **“寄言春服成,尚觊一来游”** - 寄言:传话。春服成:春天换上春装的时候。觊:希望。 - 作者传话,希望春天能来此地一游。
关于作者
宋代杨时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