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公嵇阮流,野性本麋鹿。 平生傲羲皇,白首就羁束。 大寒客无毡,官冷饭不足。 顾予支离人,攘臂受余粟。 江鱼尾盈尺,饱食胜粱肉。 荆山富樵苏,丈室有余燠。 顽疏愧前哲,所得逾往躅。 谈经追时好,俯仰负愧忸。 流光逝不反,愁鬓日改绿。 世道劫火燃,不燔乃良玉。 晚交定难恃,云雨手翻覆。 官居真蘧庐,束担聊托宿。 求田意虽鄙,此计正宜速。 归寻谷口耕,胜卖成都卜。 坐想带经锄,倚耒听布谷。
荆州偶作
译文:
郑公(应是指郑玄等不拘礼法之人)和嵇康、阮籍这类人一样,本性就如同山野间的麋鹿般自由不羁。他这一生都傲视那传说中的羲皇时代的宁静自在,到老了却不得不受到世俗的束缚。
在寒冷至极的冬日里,客人连块御寒的毡子都没有,官职清寒,连饭都吃不饱。而我这样一个身体残缺无用的人,却毫不客气地接受他人施舍的余粮。
江里的鱼有一尺多长,吃起来比精美的饭菜还要美味。荆山一带柴火富足,简陋的屋子也能有足够的温暖。
我愚笨疏懒,实在愧对那些前代的贤哲,但我所得到的已经超过了往昔的足迹。我讲解经书只是迎合当下的喜好,想来真是惭愧得很。
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我愁苦的双鬓渐渐由黑变白。世道就像熊熊燃烧的劫火,而不被焚烧的才是真正的美玉。
晚年结交的朋友实在难以依靠,就像云和雨一样,翻手之间情谊就变了。
我这当官住的地方就像临时的旅舍,不过是挑着担子暂时借住一下。
虽然谋求田地的想法显得有些庸俗,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应该尽快实施。
我要回去寻找谷口那样的地方耕种,这可比像严君平那样在成都卖卜要好。
我坐在那里想象着自己带着经书去锄地,靠着农具聆听布谷鸟的叫声。
关于作者
宋代 • 杨时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