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不再得,颓波注扶桑。 跹跹黄小群,毛发忽已苍。 愿言绩学子,共惜此日光。 术业贵及时,勉之在青阳。 行己慎所之,戒哉畏迷方。 舜跖善利间,所差亦毫芒。 富贵如浮云,苟得非所臧。 贫贱岂吾羞,逐物乃自戕。 胼胝奏艰食,一瓢甘糟糠。 所逢义适然,未殊行与藏。 斯人已云没,简编有遗芳。 希颜亦颜徒,要在用心刚。 譬犹适千里,驾言勿徊徨。 驱马日云远,谁谓阻且长。 末流学多岐,倚门诵韩庄。 出入方寸间,雕镌事辞章。 学成欲何用,奔趋利名场。 挟策博塞游,异趣均亡羊。 我懒心意衰,抚事多遗忘。 念子方妙龄,壮图宜自彊。 至宝在高深,不惮勤梯航。 茫茫定何求,所得安能常。 万物备吾身,求得舍即亡。 鸡犬犹知寻,自弃良可伤。 欲为君子儒,勿谓予言狂。
此日不再得示同学
译文:
时光一去就不会再回来,就像那奔腾而下的波浪流向遥远的扶桑。曾经那些活泼跳跃的少年们,转眼间头发都已经变得苍白。
我希望那些立志求学的同学们,要共同珍惜这宝贵的时光。学业技艺贵在抓紧时间去钻研,要趁着青春年少努力进取。
在为人处世时要谨慎选择自己的方向,千万要警惕迷失了正道。舜帝和盗跖在善与利的选择上,差别也仅仅在毫厘之间。
富贵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并不可取。贫穷低贱哪里会是我们的耻辱呢,一味追逐外物才是自我伤害。
辛勤劳作才能获得艰难的食物,就算只有一瓢粗茶淡饭也能甘之如饴。所遭遇的事情只要符合道义,无论是出仕还是隐居都没有什么不同。
那些品德高尚的人虽然已经逝去,但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在书籍中流传着芬芳。想要学习颜回成为颜回那样的人,关键在于要有坚定的意志。
这就好像要去千里之外的地方,一旦出发就不要徘徊犹豫。策马前行,随着时间推移能走得越来越远,谁说路途会艰险又漫长呢?
现在的学术末流有很多不同的歧途,有些人靠着门户诵读韩愈、庄子的文章。只在细微的心思里打转,专注于雕琢文辞篇章。
这样学成了又有什么用呢?不过是去名利场中奔走追逐。带着书籍去赌博游玩,虽然追求不同但都像那丢失了羊的人一样迷失了方向。
我如今懒散,心意也已经衰退,面对很多事情都容易遗忘。但想到你们正处在美好的年纪,应该自强自立去实现宏伟的志向。
最珍贵的知识和品德就像深藏在高山深海之中,不要害怕辛苦地去攀登、去远航。如果盲目地四处寻找却没有明确的目标,所得到的又怎么能长久呢?
世间万物的道理都蕴含在我们自身,一旦去追求外物而舍弃了内在的修养就会失去本心。就连鸡犬都知道寻找自己的归宿,自我放弃实在是令人悲伤。
我希望你们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儒,可不要说我的话是狂妄之语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杨时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历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为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为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著书讲学,东南学者推为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谥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为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并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