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二五

祖师门下,妙旨无私。 不堕物机,混融凡圣。 所以涅槃城里,作者犹嗤。 明月堂前,道人不顾。 灰身灭智,岂是丈夫。 避色逃声,何名作者。 捞龙打凤,须信男儿。 露刃藏锋,还他开士。 化城抹过,宝所非遥。 独步坤维,何人境界。 打破画缾归去后,南山下雨北山云。

译文:

在祖师所传的法门之下,精妙的旨意是没有偏私的。 它不会陷入事物表面的机巧之中,能够让凡夫和圣人的界限相互融合。 所以啊,那些在“涅槃城”(象征小乘的偏空涅槃境界)里寻求解脱的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是会嗤笑他们的。 在“明月堂”(可能象征某种看似高深但并非究竟的境界)前徘徊的道人,也根本不会去在意。 那种通过灰身灭智(让身体消亡、智慧泯灭)来求解脱的做法,哪里是大丈夫该有的行径呢。 逃避声色、远离尘世喧嚣,又怎么能称得上是有作为的人呢。 敢于像捕捞蛟龙、搏击凤凰那样去大胆修行、勇猛精进,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能够不露声色却暗藏机锋,这才是真正的开悟之士。 把“化城”(佛教中为了让修行者中途休息而假立的境界)这样的小目标抛在身后,那真正的“宝所”(象征究竟的佛果)也就不远了。 能够独自在天地间行走,这是怎样超凡的境界啊。 当你打破了内心如同画瓶(可能象征着虚妄不实的执着)一样的束缚回归本真之后,就会看到南山下着雨,北山飘着云,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自在。
关于作者
宋代释道宁

释道宁(一○五三~一一一三),俗姓王,歙溪(今安徽歙县)人。祝发蒋山泉禅师,依雪窦老良禅师。逾二年,遍历丛林,参诸名宿。晚至白莲,参五祖法演禅师,顿彻法源。徽宗大观中,住潭州开福寺。政和三年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禅师法嗣。《僧宝正续传》卷二、《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今录诗一百三十二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