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眼藏,十圣那知。 秘密玄风,三贤罔测。 灵机湛寂,体妙希夷。 不落今时,岂该数量。 捞笼品类,陶铸群情。 三世诸佛,异口同宣。 六代祖师,亚肩垂示。 琅函玉偈,徧满龙宫。 海角天涯,潜敷奥义。 或瞻或礼,迥脱根尘。 若见若闻,俱成种智。 回光照彻,契本幽微。 印古印今,非前非后。 圆伊独露,方号流通。 超出化门,是真常住。 衲僧孔窍,放过一著。 檀那分上,又且如何。 寿山隠隠侵云际,福海滔滔似镜平。
偈六十九首 其四九
译文:
真正的佛法精髓,就连十位大菩萨那样的圣者都难以知晓。这其中蕴含的秘密和玄妙的风范,像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贤位的菩萨也无法测度。
这佛法的灵动机妙之处深沉寂静,它的本体微妙得难以捉摸。它不局限于当下的时间,也不能用数量来衡量。它能涵盖世间万物各类,能塑造和引导众生的情感与思想。
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诸佛,虽然口不同但都一同宣扬这佛法。禅宗的六代祖师,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垂示佛法真谛。
那些珍贵的佛经和偈语,在龙宫之中处处皆是。在海角天涯的各个角落,佛法的深奥义理也在暗中广泛传播。
无论是瞻仰佛的形象还是礼拜佛,都能让人远远地脱离世俗的烦恼与束缚。不管是见到佛的法相还是听闻佛法,都能成就根本的智慧。
当我们运用智慧的回光返照,就能契合这佛法本来的幽深微妙之处。它印证着古今,既不在过去也不在未来。
当圆满的佛法独自显露,才可以称之为佛法的流通。能够超出世间种种幻化之门,这才是真正永恒不变的佛法。
对于修行的僧人来说,先暂且放过一个念头。那么对于布施的施主而言,又该如何呢?
你看那寿山隐隐约约地直插云际,福海波涛滚滚却又像镜子一样平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