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毅父提刑

不酌公荣有意哉,可能元亮此公侪。 但读离骚政须酒,不应须为菊花来。

译文:

你像阮咸不与王戎(公荣)饮酒一样有自己的想法啊,说不定你就如同陶潜(元亮)这般超凡脱俗之人呢。 只是诵读《离骚》时本来就应该有酒相伴,你可不应该只是为了赏菊而来呀。 注释:“公荣”指王戎,阮咸饮酒不与他同酌,体现一种个性态度;“元亮”是陶渊明的字,他有很多洒脱、超尘的事迹;“离骚”是屈原的作品,古人认为读《离骚》需有酒增添情致;“菊花”在古代文化里常和陶渊明赏菊等情节相关联。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