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法芝钟山诗后

明珠出袖四百琲,座有烟霞草木香。 断取钟山擎石掌,那知不下浄名床。

译文:

这首诗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这样的: 法芝和尚从衣袖中拿出像明珠一般珍贵的诗篇,足足有四百串之多(这里“四百琲”是夸张说法,形容诗作数量多、价值高),他的座席周围仿佛都弥漫着如烟雾云霞般超凡的气息,还带着草木的清新香气。 仿佛是截取了钟山那如同擎天巨掌般的奇景(这里“擎石掌”形象描绘钟山的雄伟),谁能想到这等绝妙的意境竟不逊色于维摩诘居士的清净禅床之境(“净名床”指代维摩诘居士所代表的清净、高深的境界)。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