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修二十岁褎为乡举之首晚乃尉青田无不遇色其里人晁补之为赋五十六字以别且勉之

一尉三千五百里,昔人尝已叹沉英。 陆机文赋成童妙,梅福官资向老清。 尽说江山多胜事,且临风月慰高情。 它年见我长安道,货药无心更避名。

译文:

这首诗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首送别诗,下面为你翻译: 景修二十岁就被推举为乡里科举的第一名,可到晚年才去做青田县尉,却没有一点怀才不遇的神色。他的同乡晁补之为此写了这首五十六字的诗与他作别,并且勉励他。 去做县尉,这一官职却要到那三千五百里远的地方赴任,从前的人就曾感叹这是埋没英才啊。 你像陆机一样,在孩童时期就有写出精妙文章的才华,又如同梅福,到年纪大了也只担任着清寒的官职。 人们都说那远方江山有很多美好的景致,你且去面对清风明月来慰藉自己高尚的情怀。 将来有一天在长安道上相见时,希望你能像梅福那样,卖药济世而不再有躲避声名之心。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