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蒲赴湖早行作

小隠幽情薄宦身,五更骑马寿安尘。 春如流水行随客,晓与青山气逼人。 报国丹心千载事,对花霜鬓一番新。 秦吴绝域从来恨,我已能知莫问津。

译文:

我本有着隐居山林的幽淡情怀,却无奈身为一个小官。五更天就骑马出发,在寿安的尘土中奔波前行。 春天就像那潺潺流水,伴随着我这个行客一同向前;拂晓时分,青山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一振。 我怀着一颗赤诚的报国之心,这是千年来未曾改变的志向;可如今面对春花,却惊觉自己的双鬓又添了几分新霜。 秦地和吴地远隔千里,这自古以来就是令人遗憾的事;我已然明白其中的无奈,就不必再去探寻那通达的途径了。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