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八弟三首 其三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 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 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译文:

我能够详细描述扬州昔日的全盛景象,那珍贵的银杏和独特的琼花,见证这座城市的繁华已经有五百年之久了。 忽然间,眼前这如诗如画的山光景色,就像展开了一幅绝美的诗轴画卷。这美景却让我不由得想起了淮水之畔我那旧日的渔船。 在故乡守着柴门过着旧俗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这么虚度了年华。那清幽的书斋里种着松菊,可我已经多次搬迁了住处。 我想着自己就算是拄着藜杖去眺望衡山和霍山,在这清爽的秋日里,也能随处欣赏到那或淡或浓的风烟美景。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