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醇老作默斋

浄名良久文殊叹,此是如来不二门。 要识结瘖非是默,应知分别亦无言。 一弦曾得嵇生愧,三复能令孔子尊。 正复立谈封万户,时清何害口澜翻。

译文:

首联:就像维摩诘居士沉默良久引得文殊菩萨赞叹那样,这就是如来所说的不二法门啊。在佛教典故里,维摩诘以沉默来表达高深的佛法义理,文殊菩萨因此对他极为赞叹,认为这是领悟佛法真谛的独特途径。 颔联:我们要明白,故意装成哑巴不说话并不算是真正的默,同时也应该知道,就算在内心有所分别、有所思考,也可以做到不发一言。真正的默并非是表面上的不言语,更在于内心的一种境界。 颈联:嵇康擅长弹琴,一根琴弦也曾弹出绝妙之音,让他人自愧不如;孔子反复诵读《诗经·卫风·淇奥》,从而更加尊崇诗中的道理。这里用嵇康和孔子的事例,说明有时候不通过言语,而是通过实际行动或者深入思考经典,也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尾联:就算有人凭借着出色的口才,在立谈之间就能获得万户侯的封赏,但在这太平盛世,畅所欲言又有什么妨害呢。意思是在合适的时代背景下,能言善辩、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是可行的。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