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西岗联句

城南远人迹,虫响最先秋。 河汉横疑近,星辰烂不收。 露浓枝上月,风驶苑中筹。 下直身田野,相忘世马牛。 市声城郭夜,遥色草茅幽。 寂莫容还往,文章得献酬。 天依阊阖转,斗直未央留。 清洛东输海,夷门北拱州。 寒灯知苦织,浊酒识穷愁。 饱食容高议,苍颜愧薄游。 黑貂寒事早,青史素心遒。 附骥容吾钝,黄金试络头。

译文:

### 译文 城南一带罕有人迹,秋虫的鸣声率先宣告了秋天的到来。 银河横亘在天空,仿佛近在咫尺,星辰璀璨,仿佛洒落一地无法收敛。 露珠浓重,挂在枝头的月亮也显得湿漉漉的,风疾速地吹过,苑中的更筹(计时工具)在风中晃动。 下班之后来到这田野乡间,忘却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仿佛与尘世的纷扰毫无关联。 夜晚,城中传来喧嚣的市声,而这乡村的草屋却显得格外幽静,有着悠远的景色。 这里寂静冷清,却也容纳人们往来相聚,大家还能以文章相互唱和交流。 天空仿佛围绕着皇宫的阊阖门转动,北斗星正直指未央宫所在的方向。 清澈的洛水向东流入大海,夷门(开封城门)向北拱卫着州城。 寒夜中的灯光,让人知道有人在辛苦地织布;喝着浊酒,也能体会到穷困潦倒之人的哀愁。 自己能吃饱饭还能高谈阔论,可看着自己苍老的容颜,却羞愧于自己的浅薄游历。 黑貂皮衣早早地就派上了用场,暗示着寒冬来得早,而我心中修史的素愿却依旧坚定不移。 希望能依附贤才,哪怕我资质愚钝,也愿像骏马戴上黄金络头一样,努力奋进。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