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岭上

永日倦高跻,盘回四望迷。 松根危抱石,岭路曲随溪。 马腹飞云薄,山腰过雨低。 阴崖不可度,谁此构长梯。

译文:

一整天都在费力地往高处攀登,我早已疲惫不堪。山路曲折盘绕,向四周望去,我完全迷失了方向。 那松树的根紧紧地抱住危石,仿佛在艰难地扎根生长;山间的小路也弯弯曲曲地顺着溪流向前延伸。 低头看去,马的腹部仿佛有薄薄的云朵飘过,感觉离云那么近;抬眼望,山腰处刚刚下过雨,雨云低垂。 那背阴的山崖险峻得无法通过,不知道谁能在这里架起一座长长的梯子,让人得以翻越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