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遣怀呈鲁直唐公成季明略

泾水为渠食万口,一石论功泥数斗。 嗟泾独不似渭闲,安流赴海又西还。 天下楩柟尽隆栋,何如栎社不材间。 无能饱食犹天上,巧智忧劳缘利赏。 我无懋功突厥名,横身为国作长城。 又非石堡将军勍,带刀夺取紫袍荣。 世上此身愚莫比,雾縠翻惭汉童子。 壮心虽欲强自挽,凫足元悭续非喜。 君不见西京对策济时难,羞死王嫱马上弹。 时平鸟雀须食尔,鸿羽可用高难攀。 从今识路窘捷径,求我莫傍终南山。

译文:

泾水被引作水渠灌溉,养活了成千上万的人口,人们衡量它的功劳时,是以一石水中所含泥沙的数量来论的。可叹啊,泾水偏偏不像渭水那般悠闲自在,它安稳地流向大海,却又折向西边回流。 天下的楩木和楠木都被选去做高大房屋的栋梁了,哪里比得上栎社那棵看似不成材的大树,能悠闲自在地生长在世间。没有能力却能吃饱饭,这在世上就如同在天上一样惬意;那些耍弄巧智、整日忧虑操劳的人,不过是为了利益和奖赏罢了。 我没有像懋功那样让突厥闻名的功绩,没办法横身站出来为国家充当长城一样的屏障。我也不像石堡城的猛将那般骁勇,能够带着刀去夺取紫袍加身的荣耀。 在这世上,我算是愚笨无比的人了,想起那用雾縠做衣服的汉朝童子,我反倒会感到惭愧。我虽然想要强行挽留住自己的壮志雄心,但就像野鸭的脚天生短小,强行去接长它我也不会开心。 你难道没看到当年有人在西京通过对策来解救时难,相比之下,王昭君在马上弹奏琵琶的哀怨就显得那么令人羞愧。在太平时期,鸟雀只要能有食物就满足了,而鸿鹄的羽毛虽然有用,可它飞得太高实在难以攀附。 从今以后我认清了道路,那些捷径会让我陷入困境,要是想找我,就别到终南山附近来。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