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答唐公唐公有一日纸贵传都城之句且讼其不知我也并呈鲁直成季明略

诸公辩壮悬河口,唾落纷纷珠百斗。 井陉酣战我已悭,赤帜忽立无由还。 唐公断后不容北,腹背未殊秦宛间。 明光侯印悬天上,下有死夫缘重赏。 书生懦志安足惊,饥死索米长安城。 献君赐帛等优笑,覆醤未知传纸荣。 泮宫先生诚国士,可是同年予二子。 杂吟未减听匏竹,能使穷愁发孤喜。 君不见新声欲至旧声难,十指劳君千万弹。 平生不遇感知己,过此身外谁能攀。 它年常侍幸见访,不因豆落悲南山。

译文:

各位先生辩论起来口若悬河,那唾沫星子纷纷落下,就像成百斗的珍珠一样。 我在这“战场”(辩论场)上,就如同在井陉之战中没能好好酣畅战斗一样,别人已像在井陉之战中突然竖起了赤旗占据了有利形势,我也没办法扭转局面回来了。 唐公在后面断后,让我没有了后退的可能,我就如同腹背受敌在秦地和宛地之间的困境里。 那明光殿中的侯印高高悬在天上,下面有那么多不怕死的人都在为了重赏去拼命争取。 我一介书生,懦弱的志向哪值得大惊小怪,就算饥肠辘辘也只是在长安城里像东方朔一样去索要那点米粮。 给君王献上文章,得到赏赐的布帛就如同那被当成供人娱乐的优伶一样,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就算像左思《三都赋》那样纸贵都城,是不是真的荣耀。 泮宫先生您确实是国家的贤士,您和我还有鲁直是同年之人。 您那些杂诗吟唱起来并不比听笙箫管笛的音乐差,能让我这穷困忧愁之人也生出一丝欢喜。 您难道没看到吗,新的乐曲要到来,旧的乐曲就难再被人聆听,就像您要弹新曲得用十指辛苦地弹上千万下。 我这一生要是没遇到能理解自己的知己,除了这知己,这世间身外之事还有谁值得我去攀附呢。 将来要是有幸常侍您能来拜访我,可不要因为像杨恽那样因豆落之诗而悲叹南山之遭遇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