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用前韵答鲁直并呈明略

黄子人谈不容口,岂与常人计升斗。 文章屈宋中阻艰,子欲一身追使还。 离骚憭栗悲草木,幽音细出芒丝间。 阳春绝句自云上,折杨何烦嗑然赏。 横经高辩一室惊,乍似远人迷广城。 隔河相和独许我,枯枿亦有条之荣。 廖君不但西南美,谁见今人如是子。 多髯府掾正可谑,蛮语参军宁素喜。 君不见古来皆醉𫗦糟难,沐浴何须仍振弹。 斲冰无处用兰枻,芙蓉木末安能攀。 只无相报青玉案,自有平子愁关山。

译文:

### 译文 人们谈起黄鲁直(黄庭坚)时总是赞不绝口,他可不是那种与普通人在小利上斤斤计较的人。 在文章创作方面,屈原、宋玉之后文坛发展遇到阻碍、历经艰难,而你(鲁直)想要凭一己之力将那如屈宋般的文风追回来。 你写的诗如同《离骚》一般,透着对草木凋零的悲慨,那幽微的音韵就像从芒丝之间细细传出。 你所作的阳春白雪般的绝句,自是超凡脱俗,哪还用得着那些只能欣赏下里巴人《折杨》的人来喝彩。 你手持经书高谈阔论,满室的人都为之惊叹,乍一听就好似远方来的人迷失在广阔的城市中,被你的才学所震撼。 隔着河能与你相互唱和的只有我,就像那枯萎的树枝也因你而有了抽条开花的荣耀。 廖明略你不只是西南之地杰出的人才,如今谁能见到像你这样优秀的人呢。 那多胡须的府掾正适合拿来调侃,那说蛮语的参军又哪会一直心情欢喜。 你难道没看到自古以来众人皆醉,想不与他们同流合污、洁身自好是多么艰难,又何须在沐浴之后还弹冠振衣来表明自己的高洁。 就像在没有冰的地方用不上兰木做的船桨,在树梢上又怎么能攀折到芙蓉花呢。 我虽没有像《青玉案》那样的好作品来回报你,但也会像张平子(张衡)一样,心怀对远方的愁绪。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