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第东归将赴调寄李成季

先辈观涛沧海口,长啸横槎拂牛斗。 野人醉著梦游天,九门历尽惊复还。 嘈嘈广乐犹盈耳,出门依旧重人间。 不知先辈今何往,仙标玉骨天应赏。 千里东归暮景清,桑麻暗地日衔城。 黄金宫阙初回望,青草恩袍偶自荣。 归来澣濯亲甘旨,却叹京尘误游子。 家人饭黍慰辛勤,邻媪壶浆佐欢喜。 君不见冯驩一剑星阑干,短歌慷慨不堪弹。 男儿得意贵颖脱,功名有分劳跻攀。 折腰正为五斗米,得饱约君寻故山。

译文:

曾经有前辈在那沧海口观看浪涛,他放声长啸,乘木筏如在星河中穿越,仿佛能触碰牛宿和斗宿。而我就像那山野之人,醉后梦游到了天界,在皇宫九门转了个遍,惊奇不已后又回到人间。那热闹纷繁的宫廷音乐似乎还在耳边回响,可一走出宫门,又置身于这平凡尘世之中。 不知道那些先辈如今都去了哪里,他们仙风道骨,上天理应赏识。我在这傍晚的清朗景色中,踏上千里东归之路,夕阳衔着城池,桑麻在大地上暗暗生长。刚刚回望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身上这代表恩赐的青袍不经意间也让我有了些许荣耀之感。 回到家中,洗去一路风尘,品尝着家人准备的美味食物,却又感叹京城的喧嚣尘埃耽误了我这样的游子。家人煮好黄米饭来慰藉我的辛勤,邻家老妇提着酒浆来增添这份欢喜。 你难道没看到冯驩佩着剑,在星辰稀疏的夜晚,慷慨悲歌,连剑都弹得让人不忍卒听。男子汉得志时就应该像锥子在囊中一样脱颖而出,功名是有缘分的,但也需要努力攀登。我如今为了微薄的俸禄而折腰,等我吃饱饭,就约你一起归隐故山。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