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晁补之 富春行赠范振 富春行赠范振 3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晁补之 钱塘江北百里余,涨沙不复生菰蒲。 沙田老桑出叶粗,江潮打根根半枯。 八月九月秋风恶,风高驾潮晚不落。 鼓声冬冬橹咿喔,争凑富春城下泊。 君家茅屋并城楼,不出山行不记秋。 越舶吴帆亦何故,今年明年来复去。 译文: 在钱塘江北面一百多里的地方,那涨起泥沙的滩涂上,再也长不出菰草和蒲草了。 沙田上那些老桑树长出的叶子又粗又硬,江潮不断地拍打树根,致使树根都有一半干枯了。 到了八九月的时候,秋风变得十分凶猛,风势强劲,推着江潮,到了晚上潮水都不回落。 江面上,鼓声咚咚作响,船橹咿咿呀呀地摇动,船只都争着驶向富春城下停泊。 你家的茅屋紧挨着城楼,你不出门到山里走走,都感觉不到秋天的到来。 那些来自越地和吴地的船只,又是为了什么呢?今年来,明年去,来来去去不停歇。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