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栖岩寺呈提刑学士毅夫兄

飞楼压城城跨野,黄河逶迤避条华。 城南鸟道拱高岩,入谷车箱不容马。 解鞍初步石苔青,细泉鸣遶竹间亭。 肩舆直上十八折,维以采丝双巨𫄠。 我行枉矢复蛇蹙,三步一呼劳我仆。 前旌已作鹤穿云,后队方如蚁缘木。 千条倒涧淙大壑,百丈层冰冻垂瀑。 无云而云苍翠横,无风而风𪜎𧇠声。 崖穷东转路忽平,长杨老柏森成城,朱栏碧砌上窈冥。 莲花三峰只对面,仙人玉女如相迎。 却临北岭望吾郭,万瓦一垤令人惊。 孔侯翛然顾我语,高真之居隔风雨,下视人寰如此许。 此中岂但蛮触微,千古纷争几是非。 我言人处世,此见释氏义。 人食地上谷,足固不离地。 我今正在阿堵中,与君安得生两翅。 却忆隋文驾六龙,意比姬满朝河宗。 当时万骑留山麓,登临已卷长江东。 翠微宫里亦如此,依然古殿对乔松。 何况山中携妓裴御史,犹唱当时霜月空。 与君江南厌山水,香罏双剑俱梦中。 异乡同宦对绝景,令我不指东飞鸿。 立戒兵厨酿春酒,要看雪尽山花红。 不须堕泪似羊守,且可骑马同山公。

译文:

高耸的楼阁压着城墙,城墙横跨郊野,黄河曲折蜿蜒,避开了条山和华山。 城南那如鸟道般险峻的小路通向高高的山岩,进入山谷后,狭窄得连马车都难以通行。 我下马后初次踏上那长满青苔的石头,细细的泉水潺潺流淌,环绕着竹间的亭子。 我乘坐着轿子径直向上攀爬,道路曲折有十八处转折,还得用两条粗大的彩绳来维系安全。 我前行的路线就像弯曲的箭和蜷缩的蛇,每走三步就要呼喊一声,心疼我的仆人如此辛劳。 前面队伍的旗帜已像仙鹤穿云般轻盈地在高处飘动,后面的队伍则像蚂蚁沿着树木缓缓爬行。 千万条山涧的水流汇入巨大的沟壑,发出淙淙的声响,百丈高的瀑布冻结成冰,垂挂在那里。 明明没有云,却有苍翠的雾气横在眼前;明明没有风,却有呼呼的声响传来。 到了山崖尽头向东转,道路忽然变得平坦起来,高大的杨树和古老的柏树像森严的城墙一样排列着,朱红色的栏杆和碧绿的台阶通向幽深之处。 莲花三峰仿佛就在对面,仙人玉女好像在迎接我们。 我回身面对北岭眺望我的城郭,那千万片瓦就像小小的土堆,真令人惊叹。 孔侯潇洒地看着我说道,这是高真仙人居住的地方,隔绝了尘世的风雨,向下俯瞰人间竟是如此渺小。 这里面何止是像“蛮触之争”那样微不足道,千古以来的纷争又有多少是真正的是非呢。 我说人生活在世上,这种见解符合佛家的教义。人吃着地上的谷物,双脚本来就离不开大地。 我如今正处在这尘世之中,和您怎么能生出一双翅膀飞离呢。 我又想起隋文帝曾像天帝驾着六龙出游,他的心意就如同周穆王去朝见河宗一样。 当时他的万骑人马停留在山麓,那登临的气势仿佛已席卷了长江以东。 翠微宫里的景色也是这般,依旧是古老的殿宇面对着高大的松树。 何况当年山中裴御史带着歌妓游玩,如今还仿佛能听到他在霜月空明时唱的歌声。 我和您在江南时看厌了山水,香炉峰和双剑峰都只在梦中出现。 在异乡一同做官,面对如此绝美的景色,让我都无心去指点东飞的鸿雁。 我立刻吩咐军中厨房酿造春酒,就等着看雪化尽后山花盛开的景象。 不必像羊祜那样感伤落泪,且可以像山简一样骑马畅游山间。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