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顺之歌

王郎见若不胜衣,眇然儒者未有奇。 我知王郎有奇处,议论涛海拏蛟螭。 由周而来逮五季,故事本朝能尽知。 不惟知之业有用,斟酌成败中无疑。 我闻昔时崔浩亦复尔,所怀百万非熊罴。 人才如此后来少,朝廷水镜区妍媸。 胡为五十尚尘土,长翮似剑犹差池。 愀然对我数白发,追风逐日无由羁。 三书自荐应不暇,五府交辟终何为。 邢侯胸中有王霸,不但游谈汉终贾。 勇于吾道一臂扶,往不畏难忧助寡。 似闻诗有云龙期,云何计出柏马下。 岂非事君难进从古然,不然富贵终在天。 堆金买玉患无玉,玉至自骇无因前。 君不见东秦逐守拙难似,木石当前以身抵。 接淅去齐未敢言,退飞过宋聊堪比。 神形自问还自答,因拙得全方至此。 少狂干世等画蛇,老罢食功同履豨。 向长毕事渐可涯,彭泽弃官从此始。 山林不著一物随,平生万卷付群儿。 收光牛背看屋壁,更不刮膜烦金𫔇。 遭时有用君当起,丹青宛转麒麟里。 我行此计无赢输,世事从来弈棋耳。

译文:

王郎初见时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起,看起来就是个柔弱不起眼的儒生,没什么特别之处。 但我知道王郎有他奇特的地方,他议论起来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好似能擒住蛟龙。 从周朝一直到五代十国,还有本朝的那些旧事,他全都知晓。 他不只是了解这些,还能将所学运用起来,在斟酌事情成败时毫不迟疑。 我听说从前的崔浩也是这般,心中怀揣着百万雄兵般的谋略,而非只有蛮力。 像这样的人才在后来是越来越少了,朝廷有识人之明,本应能区分贤愚。 可为何王郎到了五十岁还在尘世中奔波,那如同利剑般的翅膀还未能展翅高飞。 他忧愁地对着我细数自己的白发,感慨自己虽有追风逐日的志向,却无法摆脱羁绊。 多次上书自荐都来不及,被多个官府征召又有什么用呢。 邢侯胸中自有称王称霸的谋略,不只是像汉代的终军和贾谊那样只会游谈。 他勇于在我的学说道路上助我一臂之力,前往做事不怕困难,只担忧助力太少。 好像听说他写诗有和贤才相遇的期望,为何却谋划不出比小计谋更好的办法呢。 难道是侍奉君主难以进身从古至今都是如此,不然就是富贵终究是由上天决定。 有人想堆金买玉,发愁的是没有美玉,可美玉来了又自己害怕不敢上前。 你没看到东秦追逐名利时想要守拙是多么困难,就像用身体去抵挡眼前的木石。 当年孔子匆忙离开齐国都不敢多言,我现在的隐退就像鸟儿飞过宋国可以与之相比。 我自问自答着,因为笨拙才得以保全自己到如今。 年少时轻狂地求取功名如同画蛇添足,年老后不再追求功劳就像踩上死猪一样平淡。 向长完成家事的日子渐渐有了盼头,我也像陶渊明弃官一样从此开始隐居。 归隐山林不带走任何身外之物,平生所读的万卷书都交给孩子们了。 收起光芒在牛背上看看墙壁,再也不用像治疗眼疾那样费心地去寻求良方。 如果遇到合适的时机,你应当奋起有所作为,画像会被绘制在麒麟阁里流传千古。 我选择这条归隐之路没有输赢之分,世事从来就像下棋一样变化无常啊。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